中医古代文献中无慢性肾衰的记载,有类似病症的论述,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原发病、演变经过和预后等方面的特征,本病类似于中医文献中的 关格、水肿、癃闭、虚劳、呕吐、眩晕、淋证、腰痛、肾劳、肾风、溺毒、水毒, 但水肿、淋证、呕吐、眩晕、腰痛大多是慢性肾衰竭的前期症状,或慢性肾衰竭时兼证,难以反映慢性肾肾衰竭的实质,结合本病的预后,慢性肾衰竭的病名,中医定为关格或虚劳较适合。下关上格症状不典型,只以虚弱劳损为临床表现可名虚劳(脾肾两虚、浊毒内蕴);疾病后期出现下关上格,可名关格。
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认识论述的相对较少,通过临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发病的分析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因有以下四点:
(一)先天禀赋不足
肾为先天之本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多责之于肾,患肾小球疾病是否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除防治是否有效外与个人体质禀赋有很大关联。同是外感风寒之邪,患急性肾小球肾炎,部分人注定要转为慢性阶段,最后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可以证实的是病理分型不同,预后有差别,还有就是基因因素值得考虑。再有患病后临床表现差别也较大,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湿、浊、毒、瘀,从寒而化还是从热而比,这与患者的体质也有一定关系。
(二)饮食不节
过食咸味,过食肥甘,饥饱失度生,损伤脾阳,进一步伤及肾阳。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的易患因素,而高血压、糖尿病又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发病之一,我们的统计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占14%,高血压慢性肾功能衰竭占12%。
(三)外感风寒湿邪
外感风邪、肺气不宣,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溢于肌肤,水肿日久,水湿浸渍,损伤肾气、脾阳或居住湿地,涉水冒雨,水湿内侵,伤于脾肾。这是肾小球肾炎的致病原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占肾功能衰竭中原发病的48.67%,为最高。
(四)劳倦过度
肾气内伤,人体抵抗力下降,反复湿热内蕴下焦,终致肾气衰败,临床所见的慢性肾盂肾炎所致肾功能衰竭占20%。